​西大街杨公祠与古城保定文化

来源:
艺网资讯
发布时间:
2022-11-19 21:17:07
分享至:

摘要:​西大街杨公祠与古城保定文化

吴蔚 杨蕾文/图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为了纪念明代诤臣——杨继盛。在北京西城接待寺街智达胡同、河北容城、保定市金线胡同、皇华馆街等地为他建了多处祠堂,受到后世敬重,成为中国古代仗义执言的经典代表。保定的杨公祠有两处,一个位于金线胡同,一个位于皇华馆街。

       金线胡同杨继盛祠堂 始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直隶监察御史郝杰上奏,在杨继盛故乡保定府金线胡同为其立祠。皇帝定名“旌忠祠”。金线胡同杨继盛祠堂正殿为歇山式屋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正中曾经塑杨继盛像,前为卷棚抱厦,建筑面积112平方米。祠内原有碑石8通,有的砌入墙内,文字不可见,有的漫患不可读,只有康熙二十六年(1687)的《重修旌忠祠记》和嘉靖三十四年(1555)杨继盛的《谕妻》碑保存基本完好。两旁各建碑亭一座,亭内各竖一碑,一碑刻杨继盛弹劾仇鸾写的《罢马市疏》,一碑刻杨继盛弹劾严嵩写下的《劾严嵩疏》。传说到了后来,百姓认为此地风水不好,又在皇华馆街修建了同样的杨公祠。1984年6月,该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原建筑四周各外扩5米。2003年杨公祠在旧城改造时得到维修。

       皇华馆街杨忠愍公祠堂 皇华馆街的杨公祠——杨忠愍公祠堂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清代曾作过翻修,有山门三间,正殿三间,左右厢房各三间,正殿为硬山顶,首部为卷棚抱厦,面宽12.6米,进深11.3米,建筑面积142.3米,总面积756平方米。1984年6月,该处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南至门外5米,西至黄骅馆街,东和北各至墙外1米。2014年12月5日,拥有400余年历史的杨公祠修缮工程宣告竣工,一代忠臣的祠堂重焕光彩。

祠堂大门由青砖灰瓦砌成,格外肃穆。“旌忠祠”牌匾悬挂于祠堂大门正上,两侧有金属栏杆合围,两尊石狮挺立门前。“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两行杨继盛笔下的名句以草书写就,镌刻于大门两旁立柱之上。主殿外观以灰黑色调为主,配以棕色雕花门窗,殿门上方悬挂烫金“杨公祠”匾额。殿内,灰地白墙配以棕黑色的木质圆柱及屋顶,庄严肃穆。殿内东侧墙壁上置有展板,介绍“明代第一谏臣”杨继盛的生平事迹。在院子东西两侧是两间配殿和两间配房。

      杨公祠主殿内设置了四座铜像,格外引人瞩目。主殿正中央为杨继盛铜坐像,高约三米,重逾一吨,目光凝重,威严端庄,再现了一代谏臣的忠义气质。杨继盛铜像阶下分置有三座铜跪像:在东侧的一座为明代奸相严嵩,西侧的两座跪像一为仇鸾、一为严嵩之子严世藩。

在修缮杨公祠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七通古碑,为保留原有风貌,所有的石碑基本按照发现位置安放。最大的两通石碑分立在主殿两侧,东侧的一通为“重建敕赐旌忠祠碑”,碑额上刻有四条栩栩如生的盘龙。该碑于2013年6月25日发现,碑文详细记载了杨继盛的生平,以及皇帝御批修建“旌忠祠”的历史,由明代大学士、保定人孙承宗撰写。主殿西侧立有修复完好的“隆庆碑”,经考证为隆庆二年时的清苑知县张元善所立,碑文主要是对杨继盛孤忠美德的赞美。

      杨继盛遗存有相当数量的书法作品,有的甚至流传海外。杨继盛《赵彦昭诗轴》纸本行书164.3×45.7cm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藏;杨继盛《哀商中丞少峰和徐龙湾韵》纸本行草书28×68.5cm镇江市博物馆藏;杨继盛《谪所苦阴雨述怀》纸本行草书32.5×60cm镇江市博物馆藏;杨继盛《记开煤山稿》纸本行书32×56cm镇江市博物馆藏;杨继盛《谪所寄王世贞诗札》纸本行书32×56cm镇江市博物馆藏;如今的河北省博物馆收藏有保定的明清各代名儒、名宦、学者的墨迹、遗物2000余件,其中有杨继盛的谏草,自书年谱,孙奇逢的著述手稿,赵南星的书信稿等。如今在故宫博物院、河北省博物馆、容城县杨继盛故里等地,留存有多幅杨继盛画像,这些画像大多绘制于明代,十分珍贵。

      杨继盛档案在20世纪就已列入中国历史文献名录,是全国档案馆系统的镇馆之宝,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杨继盛遗书及后人题字》是国家重要文物,被第一批收录到《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中。

      杨继盛遗书成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其临刑前夜。内容系杨写给妻、子的两封书信真迹。杨继盛高尚的人格广为后人颂扬,达官政要、学者贤人观看杨继盛遗书,无不表达敬贤之意、仰慕之情。现收藏于河北省容城县国家档案馆的杨继盛遗书长卷,包括遗书真迹及后世(至1935)人物手书的126个题跋,其中不乏赫赫有名人物,如刘墉、纪晓岚,帝师翁同龢、陈宝琛,直隶总督袁世凯、民国总统徐世昌等。光绪三十年(1904)八月,直隶总督袁世凯拜读明代谏臣杨继盛遗书并题跋:牛衣不泣王京兆,刻鹄休称马伏波。就义从容诀妻子,丹心碧血抵难磨。谏草遗亭大道边,每过墓道辄潸然。钤山尺集无人读,一纸家书五百年。光绪甲辰八月项城袁世凯敬题。

      2015年2月,《杨继盛遗书》由保定市国家档案馆和容城县国家档案馆编辑,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保存460年的这一珍贵文献得以与世人见面。当年9月,由张会来主编的《杨继盛遗书题跋释读》一书也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杨继盛在戏曲、音乐方面也有着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2005年,在北京荣宝公司的拍卖会上,一张来自郑板桥家乡的明代“寒泉漱石”稀世古琴,以高达60万至100万的估价引人注目。后经反复鉴定和考证,专家们们断定此琴竟为杨继盛所制、郑板桥珍藏。中国古琴协会秘书长杨青解释说,刻在琴上的诗句,是郑氏对这张琴的评价,郑板桥认为此琴声音高雅而无俗调,没有丝毫筝、琵琶的俗音,“从这张琴现有的音色来看,当年郑氏的评价准确妥帖,十分内行。”

       早在明代严嵩父子伏法后不久,夏言、杨继盛等10位忠义之士与奸臣严嵩父子斗争的传奇剧《鸣凤记》即被搬上了舞台。近年来,由保定市河北梆子剧团编排的河北梆子《万古丹心杨继盛》曾经在保定大剧院成功上演,引起观众共鸣。

       杨继盛的一首诗,道出了他平生的志向:

饮酒读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是晴天。

男儿欲到凌波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明朝弹劾权相严嵩的义士杨继盛的节操风骨和学养文德一脉相承,正是浩然正气的英雄本色,这种精神、这种楷模力量,在整个燕赵大地,世代传承,成就了慷慨悲歌、重信尚义的人文精神,成为燕赵儿女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文化基因。

1984年保定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标志

杨继盛画像

杨继盛书法作品之一

杨继盛使用的笏版

被文物专家鉴定为杨继盛制作的古琴

       位于皇华馆的杨公祠,原称杨山公祠,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清代曾重修)

皇华馆杨继盛祠堂大殿及院落

位于大金线胡同的杨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