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者传书信南下湘江 有志者寻真理北上求学

来源:
一网资讯
发布时间:
2021-01-30 18:51:44
分享至:

摘要:爱国者传书信南下湘江有志者寻真理北上求学

爱国者传书信南下湘江有志者寻真理北上求学

安义信

 
       1918年6月20日,以蔡和森、毛泽东创办的新民学会在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召开会议,主题是向会员们提出建议,如何研究为救国寻求真理,向外发展的问题。到会的有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萧子昇等,会上,萧子昇宣读了北京大学教授杨昌济先生关于北京“华发教育会”正在组织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来信,信中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与曾在法国留学的李石曾、吴玉章等人正在组织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其目的是去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输入西方文明,实行科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现已在北京,保定办有留法预备学校,讲授法语和勤工俭学的基本技能。有志勤工俭学者,不拘学历,可以报名。有特殊困难者,还可得到华法教育会的赞助。这是有志青年出外寻找国家,民族及个人出路的好机会,希望新民学会会员前往北京参加留法预备班的学习”。萧子昇读完信后,接着蔡和森发言,蔡和森在湖南高等师范文科毕业,当时还没有正式工作,杨昌济先生曾是蔡和森的老师,杨先生的来信,蔡和森非常高兴。他说“寻求救国真理,是我多年向往的事。”蔡和森对毛泽东说,“虽然从严复、梁启超直到孙中山向西方学习,没有找到救国真理,但不等于绝了路,现在情况变了,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建立了劳工政府,究竟他们是怎么取得胜利的,值得去学习。”

       接着他又介绍勤工俭学的起源,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始于1912年,发起人是蔡元培,吴稚辉,李石曾,吴玉章等。1915年李石曾在法国巴黎开办豆腐公司,以“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1916年3月,组建华发教育会,法国欧乐、蔡元培任会长、李石曾任书记、吴玉章任会计。华发教育会是留法俭学会、勤工俭学会在全国的总办事机关。在会上,蔡和森的发言是最积极、最活跃,他是第一个报名去赴法勤工俭学的人。在会上,其他的新民会员也谈了一些出外学习的观点和看法,有的讲可以去日本,有的说可以去东南亚从事华侨教育等等。

       通过大家的广泛讨论和争执,最后达成共识,会议的最后决定,还是按照杨昌济先生的信中提示,赴法勤工俭学。经学会研究派蔡和森到北京,和杨昌济先生取得联系,通过杨先生了解赴法勤工俭学的情况,毛泽东、萧子昇暂留长沙,发动广大青年,组织留法勤工俭学。蔡和森出发前,毛泽东对他说“学习与工作结合,储学与练习结合,是可大可久之业,赴法勤工俭学,给会友提供了机会,可惜,我有些困难,母亲重病在家,儿子不能远游”。如若能在北京找到一份工作,解决生活费,同时又能在北京大学旁听,那就理想了。请你转告杨昌济老师,请他设法帮助。蔡和森满口答应,牢记在心。

        1918年6月23 日,蔡和森从长沙乘轮船出发至汉口搭火车,在乘船途中,蔡和森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即兴吟诗《少年行》。


大陆龙蛇起,乾坤一少年,
乡国骚忧尽,风雨送征船。
丗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
从事万里外,访友入文渊,
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
虽无鲁阳戈,庶几挽狂澜,
凭舟衡国变,意志鼓黎元,
潭州蔚人望,洞庭证源泉。

 
       蔡和森这首诗正气凛然,慷慨激昂,充分展现了蔡和森、毛泽东等新民学会决心不辞万里,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力挽狂澜的崇高思想境界。

       1918年6月25日,蔡和森抵达北京,首先拜访了杨昌济恩师,详尽汇报了毛泽东及新民学会向外发展的远见,杨昌济深表赞成。并建议蔡和森到保定蠡县布里村(今高阳县),留法预备学校工作,边教书,边学法语。经过杨昌济先生的介绍,蔡和森先后拜访了蔡元培、李石曾,详细了解了留法勤工俭学的事情,探知北京法文专修馆、保定育德中学高等留法预备班、法文长辛店工业班将在近期开学。并得知贫困的勤工俭学生也可以向“侨工局”商议借款,解决学生路费的问题,蔡和森经过多方的奔波和努力,争得了25名借款支助的名额,他把在北京的工作及时向在湖南的毛泽东、萧子昇、萧三、邹蠡鼎等人写信通报了联系的情况,希望他们在湖南青年界大力宣传,建议“将青年界全面煽动,望全省学子来京赴法勤工俭学”。

       1918年7月26日,毛泽东致信蔡和森提出“才、财、学”三者的关系,蔡和森非常赞同,复信给毛泽东“弟深以为然”。蔡和森在北京联系赴法勤工俭学事宜的同时,在北大图书馆拜访了李大钊馆长,在交谈中受到很大启发,即复信给毛泽东“仿效列宁之所为,弟愿今日之中国,多出做事之人,其未做事时,稳立做事之根基,以才为基、以财为用、以学为体,此万事之业,不必忧其一时的无成,三年之内,务使我辈团体为中国之中心点”。

.      1918年8月15日,毛泽东、萧子昇率领湖南青年学生罗学瓒、邹里鼎、张昆弟、李维汉、罗章龙、陈绍休、熊昆甫、贺果、欧阳玉生、张增益等25人赴北京赴法勤工俭学。同年8月19日到北京,毛泽东暂住杨昌济先生家中,后来住北京“三言井”达半年之久。其他人们分散住往各处。南北的气候不同,北方天气寒冷,生活条件又很艰苦,有时八个人挤在一条炕上,两件保暖大衣出门轮换穿。据蔡和森讲“隆然高炕、大被同眠”。

       在蔡和森、毛泽东经和华发教育会的多次协商和争取下,应得了华发教育会领导的支持,从中得到了5000元的经费资助,解决了湖南赴法勤工俭学生的生活费用,经华法教育会同意,学生被分配到三个预备学校。以萧子昇,罗学
瓒等六名学生被分在北京法文专修馆,70多名学生被分配到保定育德中学和蠡县布里村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蔡和森、李维汉、李富春、张昆弟、贺果、刘少奇等就毕业于保定育德中学高等留法预备班。蔡和森、唐铎、颜昌颐等在布里村,蔡和森在学习法文的同时,还担任该校的班主任和国文教员,当时保定留法预备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生源普及全国17个省市,河北、湖南学生最多,有湖南班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