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曾明国耻兴中华探索留学之路 精组织亲倡导细安排赴法勤工俭学

来源:
一网资讯
发布时间:
2021-01-30 18:55:23
分享至:

摘要:李石曾明国耻兴中华探索留学之路精组织亲倡导细安排赴法勤工俭学

李石曾明国耻兴中华探索留学之路精组织亲倡导细安排赴法勤工俭学

安义信

 
       在我国近代史上,曾有二次大规模的中国青年出国留学运动。一是清朝末年的中国青年留学日本,二是辛亥革命前后和我国五四运动时期留学法兰西的勤工俭学运动。但留学日本的中国青年学生具有国家政府官办性质,委派留学。留学法兰西的中国青年学生则中国政府官办组织交差,是颇有社会影响的在野人士和有过长达十余年在法国勤工俭学,具有社会实践的有识之士、有志青年倡导和组织起来的,属于自发性的民间团体。起初的主要倡导者有李石曾、蔡元培、吴稚辉、张静江、吴玉章等,这些倡导和组织者大多是清末民初的赴法留学生。

       李石曾,名煜瀛、号石曾,国民党员,祖籍河北高阳县人,1881年5月29日生于北京,1973年病势于台湾,享年93岁。其父李鸿藻,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重臣,历任兵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职。曾被咸丰特召为皇太子的师傅,1897年病逝于北京。其人虽为封建王朝官员要职,但极具维新思想。对做官者的投机钻营等不正当行为深恶痛绝。因主张“新政”,遭到排斥,奉旨严遣降为二品。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李鸿藻与翁同龢等主战派反对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给予日本,经纳谏未遂己愿,腐朽的清王朝还是签订了卖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争后,他认识到中国的发展必须求新,并深刻的体会到向西方学习的重要性。为了让李石曾接受维新教育,他便请来了以精通中西学术的齐禊亭先生做李石曾的老师。齐稧亭的新学思想和李鸿藻家庭的“文化沙龙”氛围对其子李石曾的思想影响极深,《石曾笔记》记述:“父亲助我为新世纪革命之人……塾中禊师读报载“孙逸仙革命”,(父亲)不惟不反对,而且赞许,至于辛亥革命,则齐寓与其商店已成为吾人之革命机关。”李石曾受其父亲的影响,颇有维新变法之意。李石曾等人于“庚子年后”,就在齐禊亭先生所开的商店,北京崇文门内苏州胡同一所专为西方人开办的商行——义兴局,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时期,他参加了孙中山组织的革命党人同盟会。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汪精卫等发起的“进德会“、“社会改良会”、“俭学会”及留法预备学校均在此筹备。

       1902年8月,李石曾与张静江等以随员的名义同清驻法钦差大臣孙宝琦赴法时,在上海李石曾拜访了钦佩的吴稚晖先生,这次会面,对他以后倡导的留法勤工俭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李石曾到法国后,起初想学军事,以实现革命的愿望。但因自身健康条件所限,便在法国蒙达尔纪市农业专科学校学习。三年学习期满,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考入法国巴黎巴斯德学院研究生物化学,在此期间特别注重对豆类食品的研究。并出版了《大豆的研究》专著。1908年,李石曾凭借自己的技能,在法国巴黎西郊创办了“巴黎中国豆腐工厂”,先后从国内其家乡招募华工40多人,加工生产豆类食品。随着豆腐工厂的扩大,全厂职工后来发展到150余人。其中有工人和自费留学生。同年6月,孙中山参观豆腐工厂时对其创业志趣倍加赏识,并在《孙文学说四章》写到:“吾友李石曾留学法国…….以研究农学而注重大豆,以兴开“万国乳会”而主张,豆食代肉食,远纤化学诸家之理,近应素食卫生之需,此巴黎豆腐公司之所由起也。”李石曾为提高工人的文化知识和工艺技能,在厂内开办了夜校,白天做工,夜间学习,文化课程主要以中法文和科学知识为主。李石曾并亲自给工人学生授课。他针对两种不同身份的中国赴法华工和学生,分别从事“以工俭学及以学俭工”。工人以学普通科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学生以做工获得经济来源而继续求学深造。

       1911年,李石曾回国组织留法勤工俭学活动,向国人阐明留学欧洲的必要性。依据李石曾等人的自身留学实践,认为当时欧洲的留学费用,法国是最低廉的,留学生每年仅用五六百元钱,(指当时中国的货币银圆)。可节剩去美国和英国留学费用的三分之一。当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社会制度文明,自由、平等、博爱盛行,文化教育先进,科学技术发达。所以,倡导去法国留学对中国有志进步青年处于贫穷家庭的成员都能够承受,众多得人便可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

       1912年2月,李石曾与颇有名声的革命党同盟会员们在北京成立“留法俭学会”,。同时提出:“改良社会,首重教育,欲输世界文明于国内,必以留学泰西为要图。”“今共和成立,欲造就新社会,新国民,更非留学莫济,而尤以民气民智先进之国为宜。”
1913年盛夏,孙中山发动的反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二次革命战争”被镇压,当时民主自由空气受到限制,由此留法事宜也被迫停办。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组织者和倡导者们,虽有不少被迫流亡海外,但仍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在他们大力从事旅欧教育活动的同时,又积极参与反对袁世凯及北洋军阀的革命斗争活动。

       1915年,李石曾等在法国巴黎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宗旨是:“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智识。”这便是留法勤工俭学的由来。留法勤工俭学会的成立在当时也得到了法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人民遭到了战争的创伤和苦难。因战争所迫,法国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急需劳工的求援。为此,中国政府输送达十几万华工去法国负劳役。十几万华工和留法学生的涌来,引起了法国政府的极端重视,迫于急需学习文化知识和法语,得到了法国政府的支持并给予一定经费,建立了旅法华人的华工学校。

       在中法两国有关人士的呼吁和倡导下,1916年6月22日,“华发教育会”在巴黎正式成立,法国大学教授欧乐和蔡元培为会长、法国教员辈纳和李石曾为书记,法工商会宜士和吴玉章为会计。华发教育会的宗旨是:“发展中法两国之交谊,尤重以法国科学与精神之教育,图中国道德、知识、经济之发展。”

       华发教育会在法国成立并积极活动之际,国内窃国大盗袁世凯专制独裁的“洪宪帝制”皇帝梦彻底覆灭,在国人的唾骂声中,命归黄泉。民主共和也逐步得以恢复。华发教育会决定组织中国会所,推行会事。1917年4月,中断大约四年的北京留法俭学会重新成立,同年的5月21日,北京华法教育会成立。留法俭学会、勤工俭学会等团体皆以华法教育会为首。并先后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建立分会,形成了比较统一的组织系统。成为经办赴法留学事宜的总机关。

       1917年8月,李石曾率先在国内以留法勤工俭学会的名义呈请设立留法预备学校,并很快得到北京政府教育部的批准。因李石曾的出生祖籍在河北保定,所以全国第一所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和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就诞生在保定蠡县今(高阳县)布里村和保定育德中学。

       保定育德中学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从1917年至1921年6月,共举办四期,学制为两年和一年制,课程以法文为主,兼学代数几何、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湖南班的李富春、李维汉、贺果、张昆弟、张增益、刘少奇等一批名人就读于该校。1918年10月6日,毛泽东、蔡和森、肖子升专程从北京到保定看望从湖南来得赴法勤工俭学的学生。并为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兴起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国各地前来保定学习的赴法勤工俭学生络绎不绝,闻名遐迩。

      由此,保定便成为中国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发祥地。保定留法预备学校的开办成功经验得到北京华发教育会的赞同后,相继推向全国。当时全国各地纷纷成立的留法预备班和预备学校达几十所之多。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国内“新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广泛传播下勃然兴起,在李石曾、蔡元培、吴稚辉等精心组织和倡导下,给有志青年去国外寻求救国救民之道提供了有利时机,在各地政府和贤达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在进步社团和在野人士的积极参与中,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全国形成了空前的规模和热潮。

       1919年3月17日,留法勤工俭学生们,在华法教育会的组织安排下,分批赴法求学,学生们怀着寻求救国救民的坚定信念及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的强烈愿望,在每次赴法所举行的热情洋溢的欢送会上,在高呼中法友谊万岁的情景中,赴法学生陶醉于报效祖国美好远景的想象中,远涉重洋,踏上了赴法兰西求工求学的航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