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保定老字号“槐茂”沦落,百姓的愤怒和遗憾

来源:
艺网资讯
发布时间:
2023-03-29 04:46:38
分享至:

摘要:老厂迁出古城保定,产品外地贴牌销售——古城保定老字号“槐茂”沦落,百姓的愤怒和遗憾

古城保定老字号“槐茂”沦落,百姓的愤怒和遗憾
吴蔚



 
继古城保定老字号“槐茂”老厂由七一路迁至定兴,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后,今日又曝出:保定特产槐茂酱菜包装上产地为衡水市,为委托衡水市地方厂家代加工生产。
 
老厂迁出古城保定,产品外地贴牌销售——保定老字号“槐茂”沦落,是保定人民的愤怒和遗憾。“槐茂”是古城保定文化的重要文化载体和特殊标志,绝对不能毁灭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否则,我们将是愧对祖先的历史罪人。
 
      现分享两篇回忆文章,作为古城文化的守望者,我们呼吁:保定槐茂是古城保定的标志性文化名片,应整体尽早尽快回归古城,不能再在商业套路和勾兑中,彻底在保定丧失、沦落。
 
 
“槐茂”的新生
 
戴晨光
 
 
      保定槐茂酱园已有300年的历史。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生产和经营发展很快。公私合营以后,经过企业改造,成立了保定槐茂酱菜厂。从此,被誉为保定三宗宝之一的槐茂酱菜,获得了飞速发展。
 
      槐茂酱园开业于清朝康熙十年,即公元1671年。创始人系由北京迁来保定的赵氏夫妇,起初以卖凉糕为业,后来用几口大缸在西大街开设门市改营酱菜,因店旁有一株古槐,故名槐茂酱园。由于艰苦创业,经营得法,生意日渐兴隆。从20世纪初至30年代,由于槐茂酱菜制作精细,质地优良,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因而逐渐形成传统名牌,驰名国内外,随之槐茂酱园也就名声大振。当时有大缸2400口,厂房3所,从业人员50余人,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金总值达10万余元,为保定酱业首户。
 
       1937年9月保定沦陷后,槐茂酱园开始衰落,加上股东赵氏家族内部矛盾日趋尖锐,遂于1941年将企业分为三股,由赵泽南代表一股继承槐茂号,赵少农代表一股于1942年开设永茂号。日本投降后,槐茂号另一个股代表赵星如于1946年开设槐昌永号。开始三户虽能维持,但已有亏蚀。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苛捐杂税日甚一日,加上交通阻塞,三户生意冷落,只凭老底挣扎。其中尤以槐茂号为最,除上述原因外,又由于经营不善,股东挥霍无度,致使企业濒临破产的边缘。
 
 
      保定解放后,在党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指导下,市政府大力扶植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通过银行贷款、联购联销、加工订货等一系列的扶植措施,槐昌永、永茂号都得到较快的恢复与发展,槐茂号也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恢复了正常营业。
 
 
      1953年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总任务公布后,保定酱业工商业者经过学习,对党的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有了初步了解,认识到私营工商业逐步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是私营工商业者惟一的光明大道。因此,不少户积极做公私合营的准备,特别是当时任河北省工商联副主任的永茂号经理赵少农,学习总路线后就提出要求,申请公私合营。
 
 
      1954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场上对酱菜需求量增加,加上外销任务扩大,保定市场一时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酱业一些不法资本家乘机降低产品质量,用以次充好等手段牟取暴利,引起群众不满,纷纷要求提高质量,保证供应。
 
 
      中共保定市委、保定市人民政府为了稳定市场,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一方面在全市私营工商业中开展货真价实运动,一方面决定本着资方自愿、国家需要和有改造可能的原则,对有代表性的私营酱园实行公私合营。永茂号股东赵少农得知这个消息后,即与全顺合、裕庆隆、土特产联营公司等3户联名向市委、市政府申请公私合营。中共保定市委报请中共河北省委批复后,经过紧张的筹备,于1954年9月底实现了公私合营,成立了公私合营保定酱菜制造厂。
 
      1955年初,中共保定市委做出公私合营的决定,其目的是进一步扩大保定市酱菜生产规模,提高酱菜产量,恢复具有传统的槐茂酱菜生产,以满足群众的需求。因槐茂酱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故决定公私合营后以“保定槐茂酱菜制造厂”作为厂名,同时将槐茂号吸收进来,与其他4户一起公私合营,使原4户实行公私合营变为5户,根据扩展公私合营方案要求,1955年4月2日起,由保定市工业局、市工会各抽1人与下厂干部3人组成5人工作组,具体进行公私合营的准备工作。工作组在区工会、工商联的密切配合下,本着先易后难,先工人后资本家的方法,采取召开积极分子和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座谈会,组织资方及代理人学习会及个别访问等形式,了解到这几户的基本情况,为公私合营方案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槐茂号,有大缸176口,从业人员7至8人,现时已业不抵债。
 
      槐昌永,有大缸135口,资金3500余元,从业人员9人。
 
       魁盛号,于1863年开业,股东陈耕畲,经营酱业为主,兼营杂货。有大缸908口,资金1.38万元,从业人员16人。
 
      文兴栈,1916年开业,股东孙伯华。该号以经营酱业为主,兼营酒类。其产品酱菜、调料等,除供本市外,还销往保定地区各县及京广沿线城镇。有资金1.34万元,从业人员18人。
 
      聚和成,股东周明岐,1936年开业,店铺作坊用房52间,占地7亩,主营酱菜,兼营杂货、海味、茶业、酒类。有大缸392口,从业人员15人。
 
      在摸清各企业基本情况的同时,也掌握了资本家、代理人及职工对公私合营的态度和反应。这5户的资本家及代理人,多数在工商联的帮助下,认识到走公私合营道路是惟一光明大道,加上看到已合营单位的优越性,希望早日实现公私合营,他们几户联合申请呈报政府公私合营,还表示愿将企业红利及房屋除照顾个别股东生活困难外,其余全部作股投入。文兴栈经理王禄增为了生产合营两不误,一方面积极作合营准备,向有顾虑的资方及家属讲明政策,一方面主动找各商户联合订立购菜合同,并与其他经理研究创造合营条件。槐昌永经理赵守诚,为了防止因债务影响合营,卖掉非生产房屋还清外债。槐茂号因资产倒挂,经理赵泽南表示把卖家具还债的余款凑足300元入股。魁盛号股东陈耕畲数次来信表示欢迎公私合营,并委托代理人代他办理一切合营事宜。但也有个别股东或代理人存有疑虑,如聚如成股东周鸣岐担心公私合营后花钱不方便,无力维持全家及常年有病的女儿生活,提出合营后每月需140元的生活费和医药费。为此,市工商联派副主任范国栋和行业主任王禄增三次登门向其讲明党的政策,并帮助他算细账,使他了解到合营后入股有定息,收入不会降低,从而解除了周鸣岐的顾虑,表示同意公私合营。魁盛号代理人苑辑卿,因年纪大担心合营后被解雇,因此,听到要公私合营了,准备辞职回家。经过向他交待政策,并用永茂号合营后,妥善安排老职工的事例开导他,帮助他解除了顾虑,积极参加合营的准备工作。经了解5户有职工约60名(其中生产工人22名),对公私合营绝大多数持积极欢迎态度,都在以实际行动争取早日实现合营。如魁盛号过去卸菜要雇临时工,而现在职工发挥互助精神,打破旧例,仅卸菜一项每天节省4个临时工开支。槐昌永工人敦促资方卖掉非生产用房,还清外债,为公私合营创造条件。特别是聚和成工人,经过工会组织和工作组的启发教育,觉悟提高很快,为了争取早日合营,他们主动放弃长期未能解决的1953年年福利问题。但也有个别工人认为“合营不合营一样吃饭”,还有的怕合营后制度严,顾家不便,年老的职工存有怕失业的思想。工作组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在区工会的配合下,宣传党的政策,作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提高了认识,积极参加了合营工作。
 
      在工人觉悟提高,资本家自愿的基础上,又经与资本家协商,于1955年6月初,市政府领导同志召集各股东及代理人会议,正式签订了公私合营协议书,并建立了由13人组成的公私合营筹备委员会,其中公方代表2人,工人代表4人,资方代表7人,公方代表杜庆文任主任委员,资方代表王禄增、刘聚武任副主任委员。筹备委员会下设清估、章程起草和生产管理3个小组,根据合营生产两不误的精神,筹备委员会自1955年6月14日正式开始工作。
 
      第一步首先进行清产估资工作。这项工作在筹委会领导下,由清估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开始后,先组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清估办法。清估小组下分工具、家具、炊具3个组,具体掌握各种物资的请点和初估,首先由资方进行自估,然后在公方具体掌握下进行复估,使清估工作真正做到“公平合理,实事求是”。
 
      初估开始后,发现工人有宁低勿高的思想,对资方估高的立刻提出意见,对估低了的就什么也不说。对此,筹委会立即向职工进行补课教育,进一步贯彻党的“公平合理,实事求是”的政策,纠正了偏低现象。而在资方则出现了高估或瞒估的现象,如:聚合成经理对没有使用价值的破缸盖也提出要估价,个别经理将企业的东西拿回家使用,企图不估。对此,清估小组一方面继续宣传党的政策,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他们端正态度。一方面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保证清估工作正常进行。如:文兴栈的风窗子,初估为36元,发现偏低后而改为60元。槐昌永1954年花14元买的新三屉桌,初估只估了2.5元,发现偏低后,马上进行重估,最后估为8元。
 
      在清估中,对生产工具和家具的估价,按照生产需要情况,结合市场价格,并参考1954年已公私合营的保定酱菜制造厂清估原则进行,同时,对资方心爱的物品给予适当照顾。为了使合营工作顺利进行,对资方估的价格与市场出入不大的即按资方意见估价,因此,资方对清估结果很满意。经过初估、复估,5户生产工具、家具清估结果为:大缸2037口(其中小缸468口),价值10180.35元,比原账面减低2.07%,其他生产工具及家具共价值16067.01元,比原账面减少4.03%。
 
      房产的清估是在先清点房屋198.5间(包括敞棚)后分三步进行的。首先由房产交易所按市场价格进行初估,初估结果为33380元,接着由资方试估,资方根据交纳房屋自估43835元,最后经清估小组评估为37939元。
 
      最后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商品、债权、递延资产和其他零星流动资金清估结果为48872.5元。
 
       各项清估后,实有资产总值为113058.86元(不含债权债务)。
 
       第二步,经过公方代表和股东、经理充分酝酿协商组成了董事会,并进行了合营后的人事安排。董事会由7人组成,公方代表2人,私方代表5人,公方代表杜庆文任董事长,私方代表魁盛号股东陈耕畲任副董事长。文兴栈股东孙伯华、杨茂堂,聚和成股东周明岐,槐昌永股东赵懋堂及公方代表马占禄任董事。行政组织人事安排是:厂长杜庆文(公方),副厂长王禄增(私方)、刘聚武(私方)。生产计划股,赵守诚(私方)任股长,石国栋(私方)任副股长;财务股,尹庆林(公方)任股长,史亨吉(私方)任副股长;经营股,芦昆山(私方)任股长,陈巨川(私方)任副股长兼门市部主任;总务股,苑辑卿(私方)任股长,杨茂堂(私方)任副股长。其他原私方实职人员根据量才使用的原则,贯彻对私方人员包下来的政策,均作了适当安排,因此,资方人员十分满意。
 
       第三步,在筹委会领导下,由公方1人、私方2人组成章程起草小组,负责公私合营章程起草工作。工作开始前,组织学习了有关章程内容和起草章程意义的文件,而后,根据5户实际情况,参考公私合营保定酱菜制造厂章程进行。章程草稿写出后,经董事会讨论通过,报请市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步,筹委会在经上级批准后对几个具体问题作了妥善处理,处理情况是:
 
       关于1954年和1955年上半年盈余分配问题。根据1953年上级批准的原则,结合各单位具体情况,一般的除缴纳所得税外,资方红利占37%左右,公积金占45%左右,福利基金占18%左右。扩大开支部分,属于哪个范围的由哪方负担。
 
      关于资方人员生活困难和代理人酬金问题。因这个问题只有聚合成一家存在,根据资方红利自由支配的原则和本着适当解决实际困难的精神,经过充分协商,将聚合成现存的745元现金中的500元,分红股东周明岐以解其生活困难,余下部分作代理人酬金。这样处理后,双方都表示满意。
 
      关于零用钱的发放和调整职工福利问题。根据劳动局的规定,在公方代表作好工人思想工作的基础上,经过工人与资方协商,按照1954年零用钱的50%由资方发给工人。关于福利待遇,去掉不合理部分,保留毛巾、肥皂、浴票及理发票。
 
      整个筹备工作进程中,由于公方代表紧紧依靠工人群众,发挥骨干作用,对资方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解决了工人、资方一些实际问题,故此进行比较顺利,做到了合营生产两不误。
 
      筹备工作于8月初结束,8月10日,保定市工业局正式批准槐茂号、槐昌永、魁盛号、聚和成、文兴栈5户实行公私合营,成立了公私合营保定槐茂酱菜制造厂。总厂设在魁盛酱园,另设2个生产厂和3个门市部。
 
      随后,在魁盛酱园召开了庆祝大会,公方代表杜庆文,私方代表王禄增及工人代表都在会上发了言,表示拥护合营,并决心以搞好生产的实际行动庆祝公私合营。
 
      1956年6月15日,保定市人民政府为了使酱菜满足市场供应,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将技术力量集中起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于是将公私合营保定槐茂酱菜制造厂与公私合营保定酱菜制造厂合并,定名为保定槐茂酱菜厂。这次合并使原槐茂的三股(槐茂、永茂、槐昌永)又合到了一起,为保定传统优质产品——槐茂酱菜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保定槐茂酱菜厂的成立,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他们以主人翁的态度参加生产,为保证市场供应、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做出了贡献。如工人张鹤鸣为了提高酱油质量,在方有才、曹江等工人的帮助下,经过反复试验,找到了酱油质量不过关的原因,将原来6个火道改为1个火道,使酱油质量大大提高。
 
       为了扩大生产,政府投资修建了腌菜池、暖气房,增设电磨等生产设备,从而改善了生产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增加了生产。
 
      合并后,槐茂酱菜厂充分利用技术力量的优势,在发展原有传统产品的同时,积极研制新成品,到1956年6月底,共研制新产品33种。到9月份又研制成功酱菜罐头,并运往天津出口试销,仅第四季度就销往国际市场1000箱,提高了槐茂酱菜在国际上的声誉。
 
      全厂还大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广泛采用代用品,为国家节约资金。仅以锯末和酱油渣代替燃料,3个月节约煤炭9.5吨。
 
      保定槐茂经历了300年坎坷历程,在党的对资改造方针指引下,焕发了青春,获得新生,在发展酱菜事业中做出了贡献。
 
      此文录自《河北文史资料全书保定卷(上)》
 
      赵守诠先生漫话槐茂酱园
 
    (保定人民广播电台广播音频整理)
 
 
 
 
 
 
槐茂号经理赵仲芸
 
      韦亚娟(以下简称“韦”):我特别请来了河北工艺美术学校的教授、雕塑家赵守诠老师,赵守诠,1939年生,河北保定人。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河北工业美术学校副教授。曾参加安源、西柏坡、雁翎队等纪念馆的雕塑创作,多件作品陈列于博物馆、纪念馆。如今保师附校门庭大浮雕壁画和“时空回眸”都是赵守诠为母校倾情创作的作品。同时,赵守诠先生也是老“槐茂酱园”的后裔。我们将要讲到西大街的老槐茂,特别请到赵老师讲述咱们保定府“老槐茂”产品的文化,今天赵老师将就“老槐茂”的故事,和大家做详细的介绍。下面我们有请赵老师您来谈一谈。
 
      赵守诠(以下简称“赵”):大家好。我们都知道“老槐茂”已经有三百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是咱们保定乃至河北省非常有名的一个老字号。过去西大街宴乐园往西来不远,长春园南邻,就是在现在的永华路和西大街交口的东北角这个位置,历史上过叫做二道口子,就是保定府知名的老字号——槐茂。
 
      作为老槐茂的后代后人要谈老槐茂,当然是很感慨,这里边首先我有一首诗歌,作者是保定教育工会的老秘书,现在早去世几十年了,他写过保定槐茂的产品的一个打油诗。他说:
 
      保定特产持名久,甜酱、薄瓜、伏秋油。
 
      果仁儿、糖蒜质而美,豆豉、子罗味更优。
 
      佛手五香最佳品,龙须、什锦玉珍馐。
 
      甘露、银条春不老,醋膏酿临水长流。
 
 
      它就是把保定槐茂老酱园的这些产品都概括了一下,槐茂酱园,三百年的历史在保定,恐怕有史记载的商号都没有是吧?几乎是也就是这一家。但是更主要的是它的产品,作为一个地方产品它有它的历史渊源,有它的发展过程,这里边几方面我简单的说这么几句就行了。
 
      比如说第一就是说我们的祖籍是绍兴,从绍兴迁到北京来,那时候又要想当师爷,祖上说。可是因为什么关系说不清了,后来就奔保定来了。在来了保定以后,也不是随便就腌起了小咸菜,也不是像有人传说的什么卖金膏,不是一来就做起了酱菜,为什么?因为在祖籍的时候,可能就有这方面的根基根由,所以到了这儿来以后就经营了酱菜、酱园,这么一下,就传承了几百年。当然它的产品,我是说他饮食文化产品的根由,应该说是从祖籍谈起。所以他为什么随随便便就能把酱菜做得这么好呢?它和对原来绍兴祖籍的一些饮食习惯结合起来了,发扬了、挖掘了。另外还有比如说还卖什么?他还把绍兴老酒引到保定来,大量的卖绍兴老酒,这也说明他是绍兴人,与祖籍大有关联。
 
      到了保定府这以后,最初槐茂酱园门脸很小,就是一个柜台房,还有一个帐房,没有货房,就是一棵大树,这棵大树大概有一米粗,整个从大西门进城,走到了第一道口子,很远就看到了。你就看吧,街上就是一棵茂盛的大槐树,绿影遮街,古色古香。我的祖上也就是因为有这棵槐树,才起了个字号叫“槐茂”,这也是企盼兴隆,希望买卖做得好一些,所以起了个槐茂。当然了,这棵树现在也早就因为扩成马路或者城市建设,也就消失了。
 
       因为槐茂这个产品做得好,槐茂的祖上都在古城保定是总商会会长,我的爷爷那一辈,那是在保定是很有名的;我大伯也是保定市商会会长、河北省工商联的副主任,他们都在这方面有作为,就是说他不仅仅是经营一个产品,而且人还非常急公好义,受人尊重。
 
       刚才主要讲到了槐茂的产品的渊源,是涉及到家族的历史。因为光有这些东西是不行的,这样一个老字号发展从他开始到后来,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他绝不是那种封建的、那种自我闭塞的模式来发展的,而是他需要和很多同行的进行竞争,更主要的是交流。比如说到,那时候还没有京汉铁路,我们的祖上不辞劳苦,据说是经常到北京去,到京城到哪儿呢?六必居,六必居的东家据说也姓赵,到底会怎么回事?我是说不清这个事。而且到山东的济南找,还有一个玉堂酱园去请高师,就是说他这里边不是自己独来独往,而是这里边就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一种交流形式,这里面也可以看到商际、人际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看这个问题,这是一方面。
 
 
      今天我想更主要的要谈一谈就是槐茂酱菜,更主要的是它的产品,比如说它的产品为什么好,首先是选料好,比如说选料,那时候选都是固定的农家来生产,到时候就送来,甚至是几十年都来往,甚至是几辈子人都来往。例如,保定城东我若干年前走过一趟大阳、中阳一带,大阳、中阳那里种象牙萝卜,据他们老乡就说,我们是世世代代种这种萝卜,专送“老槐茂”。
 
      韦:就是说咱们的老槐茂有固定的原料的生产基地。
 
      赵:对自己去传、选,原料选的很精良,而且来往都很好。比如说,在我这个年龄来说,我都听说一些什么南大园陈家有个叫陈山老老前辈,过去就是种菜的,供应槐茂菜,我还都听说过,甚至世代以后,都有所耳闻。
 
      再一个就是说什么它的产品的制作精良,比如说酱菜,咱们都爱吃酱小菜,酱菜它腌了以后用咸腌了以后,它成了形以后,它必须还得脱盐,用水来脱盐,使它淡化了,不能说太咸了,淡了以后,然后再用酱来腌渍,来“酱”。
 
      这个“酱”呢,是他槐茂的特点,他作酱,完全是过去手工的那一套东西,那种工艺过程时间比较长,周期很长,所以做出来的面酱还原糖的成分很高,所以保定的面酱叫甜面酱,所以它的酱菜腌出来以后,不但色泽好,而且不咸,田咸适宜,你觉得吃的很香的,你就着米饭都能吃。北京全聚德烤鸭用的面酱,就是保定槐茂酱,保定的面酱在北京也吃开了。我就记得我在北京上学的时候,吃炸酱面,一吃不是味,人家说了,北京叫黄酱,对不对?它不是你保定的甜面酱。
 
      韦:到河北之后,好多很多城市、好多地方的酱都是黄酱,而不是咱们的甜面酱。那个时候家里来个客人,家里也这样,小纸篓,装上一纸篓槐茂酱菜,装上一纸篓面酱,作为待客的礼品。
 
      赵:槐茂的酱,不是现在光是甜面酱,那时候有这么几种,比如说有什么呢?除了甜面酱以外,有豆豉酱、西瓜豆豉酱、西红柿豆豉酱,还有老陈酱叫黑酱,当然腌过小菜酱的叫“乏酱”。“乏酱”腌过小菜的,不许卖。这个是不能卖了,就处理了。对,他是这样。当然,菜的品种也很多。他很讲究工艺的过程的精细,这是一方面。
 
      再一个就是他的创新意识,不断的创新,你比如说锦州那边有虾油,槐茂老前辈们,组织菜农到锦州去学习种小黄瓜,然后用“虾油黄瓜”来出一种新产品,这槐茂东家组织菜农到那去取经,嫁接出来一种小黄瓜,所以叫虾油黄瓜。他槐茂的甜菜,按说咱们北方没有什么甜菜,槐茂的甜菜,最好的就是糖蒜,但是糖蒜是非常好的,我吃过,家里留那么一点,说这是老字号当时留下来的,你尝尝,确实是好,确实是好。
 
      韦:我听赵先生介绍,您老家就是绍兴,您祖上是从绍兴带来的槐茂酱菜工艺。
 
      赵:你看以前的自然经济,发展到后来,它都一个行业多出自某一个地方,这个是有道理的。是吧?另外槐茂还有一点,除了创新意识以外,就是他的经营思想,经营思想它比如说“童叟无欺,货真价实”,这样明悬店内,那就明着说,我们就是这样,用现在的话来讲,这叫诚信经营。所以他那个酱做出来以后,如果不到期,我哪怕柜台上断了档,断了货,我也绝不上,绝不上,那是非常考究,非常严格的。由于有了这样的经营思想,这些槐茂我们祖上的老前辈,他们不仅仅是认真地经营,还要很好的来研究一些文化。比如说像他们这种能够看出来的——他们那种儒家思想,因为我们到北方来,从绍兴怎么到北方来呢,是想当师爷,是文化人。逐渐的怎么又失去就业了,我也说不清。所以现在还有一定的文化传承,咱们就是“温、良、恭、俭、让”的这种儒商作风,所以德高望重,几代保定几代商会会长都出自赵宅,总商会会长就是在我家的一个二爷。后来解放后的保定市的工商联主任,那是我一个伯父,后来他是河北省工商联的副主任,由于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还作为工商业的代表到北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那时候家里拿给我,让我看照片,说你看,这是毛主席每个代表都给了一张照片,我一看这真是,那就觉得很光荣。就是说随时的识时务,要求自己不是特别那种奸商一样,不是那样的,对人很忠厚,所以他几代人都是这样一个作风。所以保定槐茂能够存在,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人,人际关系、人品、经商思想、产品精良,再加上祖传的一些饮食习惯,它集合而成的。这就是公私合营以前的我所记忆的老槐茂和我所认识的老槐茂。当然还有很多世代人人的事儿,家里很多事儿我都还记得很清楚,记忆犹新,那是。当然了,在时代风云中我也背了很多“背锅”,这些就不去谈他了。
 
       韦:不管怎么说,老槐茂之所以有三百年的历史,有它这么著名的知名度,有它就像我们的赵老师所说的,从选料上,从做工上,从方方面面、从企业文化上、从做人上,每一点都不可或缺的,每一点都是非常重要的。
 
      赵:家里管得非常严,你说起来赵氏家族那是吃大锅饭的,除了老奶奶老爷爷们老一辈人吃小灶,可以自己做饭,我们小的时候都是吃大锅饭。来了几十车大西瓜,做“西瓜豆豉酱”,谁也不能动一个,我小的时候我想吃一个,结果哭了,家里那一顿揍,也没让吃。家教非常严格,治家有方啊,以致我们的企业也是非常有方的。
 
       韦:我想咱们老槐茂的这种传统,真的是值得好多现代的企业经营者去学习,如果想经营好一个企业,首先要做好人,这是根本。我们的好多国内外的知名人士到保定来,呼唤西大街的老槐茂。可以说老槐茂在所有的老保定的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的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是非常呼唤老槐茂。大家都共同一个呼声,希望有一天恢复老槐茂。
 
      赵:保定文化界,比如说已故的老先生魏际昌,他就在一次座谈会上呼唤,他说老槐茂无论如何要恢复,这是保定的名牌。再比如说河大的著名教授书法家熊任望先生,他在座谈会上讲,老槐茂给我印象就像绍兴的咸亨酒店,咸亨酒店是鲁迅笔下的一个亮点,同样,保定也有这样一个老槐茂,作为传统老字号的亮点,应该焕发他的青春,其他比如说王逸民老先生、王春元校长等等,谈到西大街,一直呼吁。有位老槐茂的职工,叫史恒吉,他说我从十八岁就到老槐茂,这一生在老槐茂干了几十年,他说当年早期,那个时候保定府最著名的九大酱园,最兴旺、最繁荣、最知名的当属老槐茂,应该焕发精神。还有一位老工商界者叫做魏润民,他说我在西大街干了几十年,可以说家家户户商店的情况我印象很深,每天出现在西大街,他说有几家老字号,老槐茂是其中一个,所以这些百姓们都有一个共同呼声,希望有一天在西大街还能再次看到老槐茂,因为这是保定饮食文化遗产重要的组成部分。
 
 
       韦:我想今天请赵老师来,不仅仅他是美术学校的教授,最重要的他是作为槐茂后裔来谈谈保定府知名的槐茂酱菜,非常有它历史的底蕴和现实的意义,可信度更高。赵老师有关槐茂这个话题,其实还有很多内容要讲,今天看来只能讲到这,我真是意犹未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