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名碑——《道德经幢》

来源:
艺网资讯
发布时间:
2022-12-04 17:15:24
分享至:

摘要:易县名碑——《道德经幢》

640

易县名碑——《道德经幢》

李国月

      《道德经幢》全称《唐玄宗御注道德经幢》,今在河北易县城内龙兴观旧址。经幢通高约六米,由幢顶、幢身、幢座三部分组成。幢身为八角柱体,由上下两块汉白玉石雕刻而成,共高4.29米,直径90厘米,每面宽40到42厘米不等,幢身经文分三层。上层为题额“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经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注”十八字,正书六行,行三字。中层为开元二十年(732年)唐玄宗敕文,三十行,行七字。下层及其他各面刻唐玄宗注老子《道德经》,分《道经》卷上、《德经》卷下,共八十一章。正三面经文各十一行,行九十九字,四、五、六、七四面皆十一行,行一百一十九字,最后一面上层行六十字。末题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十月八日奉敕建,下列易州刺史田仁琬、别驾周宪、长史郑景宣、司马杜钦贤等职官姓名。后有清代翁方纲、赵烈文、赵煊、张寿龄等人题记。     

640 (1)

       碑未署书者、刊者名,依幢行楷体字迹和后行书题名,与苏灵芝所书《铁像碑》《田公德政碑》《梦真容碑》诸碑丝毫不爽。故翁方纲在幢身刻跋云:“苏灵芝书《道德经》,不著名氏,故著录家皆未之及”。该碑字体端庄,工整秀丽,刚劲飘逸,带有明显“牵丝连带”,笔法流畅,气韵生动,是唐代典型书法精品佳作。

 

640 (2)

       苏灵芝乃唐开元、天宝年间著名书法家,陕西武功人,公元750年前后,曾任易州录事参军。其书笔力遒劲端庄,飘逸中不失劲美,堪与同时代书法巨匠北海李邕和平原太守颜真卿相媲美。《宣和书谱》称赞其书法“在唐人翰墨中固不易得,盖是集众善而成一家者”。被欧阳修誉为“唐代著名写碑手”。善行楷书,书风肥美壮阔,笔力遒劲,飘逸劲美,传世作品还有《铁像碑》《田公德政碑》《梦真容碑》《候台记》《悯忠寺宝塔颂》等。

640 (3)

      《史记·老子列传》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为周守藏室史。西出关,为关令尹著书上、下篇而去,莫知其所终,即世传《道德经》两篇,亦称《老子》。唐代李氏皇室,追尊老子李耳为始祖,崇祀之典特盛。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李治,加号太上玄元皇帝。至玄宗皇帝,更笃信玄学。据《旧唐书·本纪》载,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制令士庶家藏《老子》一本,每年贡举人,减量《尚书》、《论语》两条策,加《老子》策。唐封演《封氏见闻录》亦载,玄宗开元二十一年,亲注老子《道德经》,令学者习之。《唐六典》又载,国学教授之法,《孝经》《论语》《老子》皆为大经。《老子》以前用河上公注本,自玄宗御注后,选举应制以御注为准。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用道门威仪司马秀言,天下应修宫斋诸州,皆于一大观立石台刊勒。宋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均著录有御注老子《道德经》,所收皆怀州本。今河北省境内,现存有易州经幢和邢州(今邢台市)经幢。邢州经幢在龙兴观旧址,是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刺史李质立,现仅存残件。易州经幢原立于城西开元观,传为宋乾道五年(1169年)易州知州张孝祥,迁于今址。

640 (4)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夏六月,大风发亭,牵石柱东南仆,击土入地尺有咫,帽掷三丈外。时任知州赵烈文倡捐募资,绅民协力,重修扶立。由于疏忽,以致幢节错位,将第一层之第一面与下段之第二面相对,文字错行,造成后人费解。二零零二年予以复位修缮,并建亭护之。图中拓本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错位版,参考修复后经幢予以图片复位,以证其史。图片汤寿潜藏《道德经幢》剪裱本     

640

       老子《道德经》后世注本非止一家,重要的有汉河上公本和魏王弼本。考据家称,详勘各本异同,此御注本为善,以本有古哲之源流,而无后人之穿凿浊乱,其辞简奥而义反精深,其为老聃之冢嗣无疑(见明安世凤《墨林快事》)。玄宗注《道德经》后世亦有刊本,传刻讹误,文句多有增减,而独此石刻千古不变,最为可据。

   640 (1)

       易县《唐玄宗御注道德经幢》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年代最早,且形体最大的石刻道德经幢,是校释《老子道德经》唐玄宗注本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唐代书法艺术的珍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40 (2)

      《墨林快事》《潜研堂金石文跋尾》《授堂金石跋》《金石萃编》《寰宇访碑录》《平津读碑记》《京畿金石考》《金石文抄》《畿辅碑目》《天下舆地碑记》《攟古录》《竹崦盦金石目录》《上谷访碑记》《畿辅通志》《艺风堂金石文字目》《易县志稿》等均有著录,吴占良等著《苏灵芝书法研究》列专章考订。

640 (3)

      《道德经幢》释文

       太上玄元皇帝道德经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注

勅,昔在元圣,强著玄言,权舆贞宗,启迪来裔。遗文诚在,精义颇乖。撮其指归,虽蜀严而犹病。摘其章句,自河公而或略。其余浸微,固不足数。则我玄元妙旨,岂其将坠?朕诚寡簿,尝感斯文,猥承有后之庆,恐失无为之理,每因清宴,辄叩玄关,随所意得,遂为笺注,岂成一家之说,但备遗阙之文。今兹绝笔,是询于众。诸公卿、臣庶、道释二门,有能起予类于卜商铖疾,同于左氏,渴于纳善。朕所虚怀,苟副斯言,必加厚赏,且如谀神。自圣幸非此流悬市相矜。亦云:小道既其不讳,咸可直言,勿为来者所嗤,以重朕之不德。

开元廿年十二月十四日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注释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