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县大北城金银器窑藏

来源:
艺网资讯
发布时间:
2022-09-03 12:44:52
分享至:

摘要:阅尽千年奢华——易县大北城金银器窑藏

阅尽千年奢华——易县大北城金银器窑藏
作者:张朋鸣
 
        “物以稀为贵,人以罕为奇”,黄金和白银作为自然界中的稀缺金属,也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历来为国人所追捧。金银制作的工艺品雍容华贵、富丽典雅,更是自古以来人们喜爱的奢侈品。直至现今,“三金”“五金”仍然是女孩子们定婚时的不可或缺之物!
 
        1986年4月的一个黄昏,易县大北城村曹姓村民在村东土场挖土,意外发现一罐金银器窖藏,并上报当地政府,易县文物部门及时接收了这批窖藏。该窖藏发现时封存在一件绿釉陶瓮内,以金银器为主,还有玉器以及琥珀、水晶制品,共计四百余件,数量之巨,品类之繁,质地之精,均为近年罕见。经整理这些文物有共分酒器、饰品、货币、杂项四大类。
 
       酒器:银注碗一副,银长盘一件,银盂一件,银盏十件,银碟八十五件,碟底刻铭,记录分量与姓氏 “杨”。酒具形制纹饰彼此呼应,应为成套使用。
 
银蝶
银注壶
银盏
        饰品:有钗、簪、梳、耳环、钏镯、带具各若干件,多成对(套)。钗、簪、梳、镯上装饰的毬路纹、方胜牡丹纹等,与同出腰带辅纹一致或呼应,见出形制规整。器物纹饰一致性较高,显示来源比较集中,规格也应较高,或与主人身份品级相关。
 
 
折股钗
 
 
金凤银簪
 
 
玉练鹊衔花鎏金银脚簪
 
 
缠枝莲纹金梳
 
 
毬路花卉纹鎏金背银梳
 
 
透雕双龙抢珠纹白玉梳
 
 
金穿玉摩竭戏珠耳环
 
 
金缠钏
 
 
菩萨献香花纹银鎏金带具
 
       货币:有银铤、金叶两类,其中银铤十八件,金叶一百八十一张,总重约1847.9克。上有墨书“税讫”“判官不在”“判子不在”及各种花押、戳记等。其上刻铭、墨书承载的财富价值与历史信息,意义重大。出土的银铤,将已知的北宋银铤数量增加了一倍,为北宋银铤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崭新的资料。
 
 
银铤
 
 
 
金叶
 
        杂项:有金五佛冠、铜印、绿釉陶瓮和金银、玉、水晶、琥珀饰品。窖藏中有些器物不易归类或用途不明,如剑环式双龙纹、双凤纹金饰,金覆盂形器等。对它们的深入解读,显然有助于考证窖藏性质。暂置于此,以俟方家。
 
 
剑环式双龙纹金饰
 
 
剑环式双凤纹金饰
 
 
绿釉陶瓮(窑藏所有物品都存于其中)
 
 
金覆盂形器
 
 
鸟与荔枝金饰
 
 
琥珀饰件
 
结语
 
        辽宋时期的金银器在唐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不断有所创新,随着政策的开放,金银器的市场化走向愈加明显。这一时期的金银器体量一般不大,圆雕和高浮雕技法常常使用,纹饰注重写实,具有较浓郁的生活气息,部分纹饰有了华丽繁复的趋势。通观本批金银器,总体印象是形制整齐、规格极高,为辽宋时期的巅峰之作。除十八件银铤、一百八十一张金叶及其上铭文、墨书承载的财富价值与历史信息,成套酒器(涂金银、银),成套带具(涂金银),纹饰彼此呼应、或系成套打制的钗簪钏镯珥梳(金、涂金银、银、玉)等饰品,均可见出制度谨严。不仅工艺繁复,制作技巧高超,而且造型精巧,装饰细密,每一件都是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栩栩如生的造型,配以或金黄璀璨,或银白庄重的底质,给人以强烈视觉效果与心理效果的暗示。小巧简约、清新活泼是对此批金银器特征最为恰当的概说。
 
        这批兼有辽风宋韵的重要财物,是如何被掩埋在长期属辽、宋、金偶争的土地之下的呢?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提供一些佐证。京、冀、晋地处草原、中原交界处,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错、互通、互鉴的代表区域,窖藏所处的位置,正位于北宋东京至辽燕京的交通要道。宣和四年(1122),北宋开始北伐,辽军大将郭药师以所辖的涿州、易州归降北宋,属燕山府路。宣和七年(1125),金军东路军经易州南下,郭药师再叛,易州得而复失。靖康元年至二年(1126-1127),金军围攻东京,大肆搜刮金银后北归。这批窖藏,应该就是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埋入的。至于,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风云变幻和个体命运波折,都有待于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分析,这批窖藏金银器具有辽宋时期高级官员的身份特征,而从金银器的角度推测,窖藏器物的拥有者,当与宋廷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或许有着使宋的经历。
 
       风物依然如昨日,翘首不见主人来。窖藏主人究竟是何人?其中又掩藏了怎样的历史风云和悲情瞬间,我们期待着真相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