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世界的三彩罗汉和睒子洞之谜

来源:
艺网资讯
发布时间:
2022-09-06 06:48:05
分享至:

摘要:震惊世界的三彩罗汉和睒子洞之谜

       艺网资讯(作者:于军)收藏于国外各大博物馆的十尊辽代三彩大罗汉享誉世界,利用网络的便捷,我们集中起来看:这十尊罗汉除大英博物馆藏与美国纳尔逊艾金斯艺术馆藏形体造型略同外(但所结手印、袈裟不同),其余各尊在造型和表情上各具特色,这正是这些罗汉像的迷人之处:

640

大英博物馆藏

640 (1)

美国纳尔逊艾金斯艺术馆藏

640 (2)

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考古学及人类学博物馆藏

640 (3)

美国大都会艺术馆藏1

640 (4)

美国大都会艺术馆藏2

640 (1)

640 (5)

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藏(头部后配)

640 (6)

法国吉美博物馆藏

640 (2)

640 (7)

日本松方幸次郞旧藏

       对这些佛像的相关研究国外很早就开始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的科学研究和调查开始展开。2003年2月的《文物春秋》(总第70期)专门开辟有“河北易县三彩罗汉研究”专题,集结了四篇重要文章:首先为张洪印先生的《易县龙门寺、睒子洞调查记》文章对三彩罗汉的出处,易县娄亭村附近峨嵋寺沟、大峪沟、小峪沟和睒子洞做了详细而准确的调查,确定了睒子洞位置和洞内情况,并公布了《白玉山龙门寺碑记》《造像圆满之记》两通碑的碑文。其次是金申先生的《谈河北易县八佛洼辽代三彩陶罗汉》文章对原藏于易县八佛洼山洞中的三彩罗汉流失情况做了细致统计,并对罗汉的起源、断代、艺术特色、艺术成就和烧造地都有精当的分析。再次为日本原田淑人先生1944年发表的《关于原属直隶省易县的陶罗汉》(金申译)文章先统计了确定的八尊馆藏品,后又对罗汉像的个数做了推断,并且对于欧美博物馆普遍认定为唐代佛像的观点提出疑议,从造像个数、佛像表情塑造、彩釉色泽、造像附着物等多方面认定为宋代所造,在对罗汉像断代中有所阐发。第四篇为瑞士的史密斯伊司•瑞查德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收藏的一尊易州罗汉造像》(张金颖译)文章对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的一件易州罗汉塑像做了细致而生动的讲解描绘,并对1913年左右德国人珀津斯基如何来到易县寻找这些罗汉、以及罗汉流失经过做了叙述,由此展开对于流失各地的罗汉像进行分析描述,同时还对这些罗汉的烧造过程和修复情况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推测,并认为这些罗汉像属于辽代作品。

      以上为三彩罗汉的收藏和目前国内研究情况。

      睒子洞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北的娄亭乡百花山中,大约在晚清民国间,洞中秘藏的“三彩罗汉像”辗转流出,此洞渐为人所知。2021年冬,在吴雁群先生的带领下,我们重新探察了此洞。

640 (8)

睒子洞口

      睒子洞悬于百花山山腰的岩壁上,山路难行,近两个小时到达洞口,洞前满是崩落的巨石,东侧更高处,有一裂隙,满是碎石(未去探察)。西侧山体上也有一裂隙,裂隙底部为一湾泉水,据当地人讲,此泉遇旱不涸遇涝不溢,冬夏如是。洞口西向偏南,有一小木梯供人上下。洞顶呈圆弧状,略经人工修整,洞口用碎石垒有“凹”字形的矮墙,中间缺口可为人进出,洞内前低后高,由前洞向后是人工雕凿的石阶,整个洞体略呈“丫”字形,前洞向后分出左右两小洞,均不甚深,是为后洞,后洞地上人工垒砌小井一眼,深约1.5米,已无水。前洞正中台地上搭有简易布帐,内供道教画像,布帐和画像均为现代人放置。洞壁上有前人题记三行,文字由右至左为“咸道师供养/石崇谏供养/皇甫囗供养”,其下方又有题记“易州囗”三字,洞内满是碎石。

640 (10)

                  睒子洞内穹顶                         

640 (11)

《明代造像圆满之记》碑

       睒子洞东侧山壁内凹处立有一碑,为明代所刻《造像圆满之记》内容为明代宋均曾在此建筑并施造圆觉像的述。

       睒子洞口外又有一块仆倒的石碑,碑首西北向,青绿石质,风化较严重,石碑平顶,棱角分明,碑底部略残,向上的一面为碑阳,碑额刻 “重修碑记”四字,其下为碑文,因石质较粗糙,个别文字残失,其余大部分可以辨认,碑文竖排,有文字者共计十四行,满行39字,碑首记:直隶保定府易州西北三十五里百花山睒子洞重修碑记。碑文内容主要记述了百花山的山形地貎,当时住持道人贾守斋和檀越刘从美等信众把睒子洞两洞(含东侧裂隙洞)中的建筑和所存佛、圣、神仙像修葺一新,并刊石记事的过程。此碑立于清康熙六年丁未。由是可知当时洞中确石藏有大量塑像。

640 (12)

重修碑记侧面所刻《佛说睒子经》

       此碑两侧面也有文字,漫漶颇多,因时间关系,只辨认了其中一侧,录文如下:

       ……举聲……前囗囗……為皮肉,我今无牙无角无尾囗皮肉/……是囗人有鹿……是王國中人與囗父母俱來學道,十餘年未甞感/……王所射殺也,當尔之時,山中暴風平起,吹囗囗木,百鳥囗鳴,師子、虎狼熊羆走獸皆大囗呼動一山/……竭,眾花悉死,雷震動地,父母驚起,自相謂言,睒行取水,遙然不還,將蛇囗囗蟲所害,囗囗音聲……/樹木摧折,必有灾囗,時囗恐懼大自悔,囗所作无囗,我心射鹿,箭悟相中,射殺道人,其罪甚重,坐貪皮肉……/……國珍寶庫藏之物、宮殿伎女丘墎城邑,以救子囗囗乎,便前以手扶睒囗箭,箭囗囗号,飛鳥走獸……

       以上残字为《佛说睒子经》内容,与现在流传之经文大同小异,这些文字前人著述未曾提及,这是考察的最大收获和发现。此外,侧面刻经文字与碑阳的《重修碑记》在字体风格上存在很大不同,刻经文字似早于《重修碑记》。其中“无”字,侧面《佛说睒子经》中出现多次,均作“无”的写法,这是唐宋以来写经的常用字而《重修碑记》中则写作“無”,说明非同一人书写。除此之外,碑的形制也较特别,一般常见碑多碑面宽碑身薄,而此碑顶部平齐、碑面窄而碑体厚重,像竖起的四棱柱,或者说是石幛,蒙河北师范大学赵生泉教授告知,“四棱柱状”石幢(碑)制式当为元代兴起,但此碑究竟何时所立,目前尚不好判断。

640 (13)

       由洞中远眺,夕阳的金光穿过洞口斜射进来,洞内豁然开朗,不远处山崖上的巨石自然形成一尊双手合什状的巨佛,影像极为震撼。